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入世对中国会展业是“利好”。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是世界大、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入世后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也将对我们更加开放,两个市场的开放必将促使中国的内需外贸和经济活动更趋活跃。入世后,中外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国内各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展览场馆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国各展览城市之间的竞争以及中国展览会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同展览会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
目前中国会展业有“三多”:展览数量多、主办单位多、行业重复办展多。入世后,随着展览市场轶序的逐步规范、竞争的加剧,这“三多”将逐步发展为“三少”:展览会的数量会逐步减少,但展览会规模会越来越大;办展单位会越来越少,但有实力、有影响、资金雄厚的办展单位会越来越多;重复办展现象逐渐减少,但品牌展览会将越来越多。
入世将促进中国展馆设施水平更快提高。基础场馆条件的好坏对会展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会展业蓬勃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很大促进作用使政府和相关企业对投资建设现代化展览中心非常重视,厦门、南京、长春、长沙、西安、青岛、合肥、沈阳、烟台、成都、武汉等市及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展览设施在近几年内陆续建成。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分析认为,中国展会目前的发展水平是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会展业已经形成一个行业,入世后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展览市场本身的发展和需求,中外价格并轨肯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入世对中国会展业也将产业一些负面影响,据业内人士预测,仅国民待遇一项,就将使展会业收入下降三成以上,展会利润率下降。另外,目前国内举办比较成功的大展会一直不同程度地受到同类中小展会组织者的觊觎。随着入世和国外办展公司的进入,这些国内中小办展公司正在寻找与外国展商合作的机会,有的已经进入合作阶段。这样做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挤垮国内大展。当前,虽然中国会展业尚未进入完全开放的程序,但中外会展业已经提前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展览业就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展览业市场。从展览的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看,中国已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展览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的展览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的名牌展览会。日益繁荣的展览活动不仅对引导有关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动、配合了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商品供应链,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
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尽管当代中国会展业的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但发展很快。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表示,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展会经济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在中国会展业进军中东沙特等新兴市场的同时,境外的许多展览企业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会展业与国外主要展览大国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
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4、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
现在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5位。这也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5、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主要靠社会效益驱动
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三、中国会展业发展展望
1、会展业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迅速,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此前相当长的时间内,侵权问题一直是展会的投诉热点。由于国内实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存在的难度在于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因此,一些参展企业往往不敢把新的产品列入到展览计划中去,以免被人拍照模仿。而且由于法规的缺失,主办方只能起协调作用,一旦发生侵权纠纷,也很难在参展期间得到有效解决。广东某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虽然参加专业展会为厂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但很担心展示的新产品成为竞争对手“克隆”的对象:因为参加展会,有的正规企业投入上百万元研发的新产品尚未走向市场,却发现价格低廉的“克隆”品早已遍布大街小巷,让企业苦不堪言。很多较早就开始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大都在参展时都会让知识产权顾问单位派专业人员随同参展,一经发现涉嫌侵权企业,即迅速研究维权策略和部署相关工作。
在出国参展时,我国企业也时常会碰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展览会是一个信息高度透明的场合,我国企业往往意识不到。有些出展产品事实上是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也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保护;但专利保护是一种地区保护,外国企业常常会利用这一原则钻空子。比如,有些企业的产品连年在某地参展都没有问题,但是同一个产品,再去参展就被诉侵权。这是有些当地企业看到中国的产品有竞争优势,但没有在当地申请专利保护,就先抢注了专利,使中国企业变成了侵权者。还有的会出现合作协议许可范围的问题。中国一些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在协议中没有说明商标的使用范围。比如,与某国公司合作,中国企业被许可使用其商标。可是该产品到另一国参展就触动了某国公司另一国合作方的利益,可能引发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这些都是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所致。
2009年1月,中国贸促会发起并联合943家中国会展行业从业单位共同签署了《中国会展行业保护知识产权联合行动宣言》。宣言签署单位宣布将在所组办展会上杜绝剽窃、假冒、伪造、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的实施更是作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规范。依据《办法》,展会主办方在招商招展时,应加强对参展方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参展项目(包括展品、展板及相关宣传资料等)的知识产权状况的审查。展会时间在三天以上(含三天),展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展会主办方应设立知识产权投诉机构。地方知识产权局在展会期间应配合加强专利保护,受理展出项目涉嫌侵犯专利权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受理展出项目涉嫌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的举报,或者依职权查处展出项目中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的行为。参展方侵权成立的,展会管理部门可依法对有关参展方予以公告;参展方连续两次以上侵权行为成立的,展会主办方应禁止有关参展方参加下一届展会。主办方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展会管理部门应对主办方给予警告,并视情节依法对其再次举办相关展会的申请不予批准。《办法》的实施也反映了业内人士的心声:加强会展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保证中国会展行业迅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009年3月1日,由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开始实施。对此,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认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由来已久,《办法》的出台实施,将使展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解决。
2、会展业品牌化发展
我国的展览业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正在逐步形成独立的产业,目前各个地方在政府推动下都在建展览馆,而且很多展览也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的,一级一级往下推动,要求企业必须参加。行业内的商会也在制定自己行业内商品的标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行为。罗百辉表示,参展商和组展商都需要规范,制定相应的制度,严格把关参展产品,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组展商的资质好也要通过认证,有一定的门槛,然后通过行业商会的推动,自然会构成它产品的一些市场。有了市场,再展示自己优质优价的产品可能会大有作为。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不存在市场自发性办展行为,此后各类“展销会”开始出现,并由多产品的“大杂烩”逐步形成以行业划分的各种专业展览会。据统计,1997年至2003年举办的展览会总数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其中国际性展览的平均增长率为11.8%,在展览会总数中占据的比重在50%左右。罗百辉表示,会展业作为中国新兴的朝阳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规模,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呈现出行业细分的明显趋势,作为中国国际会展行业的领军企业,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正在打造进入中东市场的拳头品牌。
国内会展行业形成几大相对集中举办地。据原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商务师何放介绍,目前全国展览场馆超过150个,近10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超过40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人民币,估计每年约有600万以上人员参观国际展览会。这些展会内容涵盖到机械、电子、通信、石化、仪器、服装等各行各业,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地成为办展的热点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成为中国召开大型国际会议、展览的好选择地址。
部分展会已具备国际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国内展会中形成一定影响的有北京国际车展、全国医疗器械展与全国制药机械展、广州的“广交会”,成都的“糖酒会”,深圳的“高交会”等,一批专业展览如北京的国际机床展、国际汽车展、国际通信展、国际纺机展、上海的国际家具展、国际模具展、珠海的国际航空展等在展览规模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准,被列入全球行业展览,参与国际竞争。
部分专业展会效益贡献突出。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认为,会展业的发展与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发展水平成正比,会展业对酒店、交通、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具有1∶9的带动效应,并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无疑为会展业提供广阔的舞台。据权威部门统计,1999年昆明世博会当年会务门票收入1亿元、新景点门票收入1.7亿元,所有酒店连续2个月爆满,当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据估算,北京市目前展馆面积已超过17万平方米,未来几年展馆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届时每三天举办一场会展,每年为北京市贡献超过180亿元。
3、会展业市场化发展
近些年来国内会展业市场细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必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展览业专业化程度提高、国际化趋势增强、企业化行为加大、市场化竞争加剧。区域划分表现为全球以德国、美国、法国等主导世界展览业发展;亚太地区尤其东亚地区继续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势头,展览规模与影响持续上升。国内就举办规模和数量而言,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京、沪、穗、大连为层次,天津、成都、深圳、昆明、哈尔滨等为第二层次,厦门、南京、武汉为第三层次,杭州、宁波、桂林、南宁为新生代。
其次是会议业,全球市场化伴随旅游奖励的会议业收入接近3000亿美元。现在全球专业从事会议业的机构300多个,其中有4家在我国大陆设立了分支机构。中国专业会议市场化运作尚未普及,一般以行业组织牵头,或自己组织或委托旅游公司,但中小型商业性会议高速发展与国内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其三是围绕场馆的市场开发开始起步。会展中心的市场经营一般以会议展览业为龙头,旅游、娱乐、餐饮、酒店、广告、商场等相关行业的经营为配套和依托,在会展中心片区内形成集成化、全方位、多渠道的经营服务体系,产生多层面的经济效益,终使得会展中心的整体经济效益达到预期。其中,部分项目是可以现在就开始经营的,部分项目尚需再过一定的时间,待条件具备或经分析认证可行后再展开,由此以实现会展中心的经济效益综合优势和良性循环。
许多业内人士都提到政府应积培育品牌展会,走市场化运作道路,使会展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水平,向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宁波的会展业在过去很短的时间内由小到大,在国内建材、家电消费品展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他们的做法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根据城市产业特点,选择了建材五金工具行业作为会展业起步的突破口,同时依托中国家电生产基地的产业优势举办中国消费品博览会,形成了建材、住宅、消费三大品牌展会。罗百辉认为,培育品牌展会也是我国展会的治乱良方,政府应尽快建立准入制度。只有品牌展会才能吸引高质量的参展商;有了高质量的参展商才能吸引来高质量的买家,而高质量的买家又会吸引来更多参展商,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办展市场的良性循环。
4、会展业国际化发展
出国办展作为出口企业直接接触买家的重要渠道,是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公认的一条捷径。2005年我国在境外办展近800个,几乎涉及全球五大洲所有行业。然而,我国会展企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很低、使得我国展览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出现了开放程度低、竞争力弱、推进力度不足等问题。究竟,中国企业出国办展的出路在哪里?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候雪玲女士认为,国际化是中国展览企业的发展趋势,这是不可阻挡的。逐渐打破行业垄断,逐步建立起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也成为中国展览企业的呼声。各界人士都在探讨是否能让各级政府部门减少并终退出办展,将国有的外贸、工贸公司的组展权同自行权分离,通过多种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展览企业以其先进的市场机制、市场营销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使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得以体现,中国展览也终会朝向完全的市场化道路迈进。
一组数据显示,以欧美传统市场占绝对数量的出展格局没有改变,中国企业处于相处弱势的局面。欧洲展会占42%,香港地区、日本及东南西亚占22%,美国占16%,南美占%,非洲占2%。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所占市场份额偏小。而且,与国外大型跨国展览公司相比,我国展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较低;组展单位缺乏灵活的市场应变机制;出国展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局面,出国展的配套服务、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我们的一些企业实力还难以与国际巨头相抗衡,外资企业进驻中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些压力。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表示,国外企业走进国门,需要我们这些本土的企业学习,毕竟中国会展企业有自己的本土特色,他们要想发展也必须向我们这些的中国企业学习本土化的运做和管理,他们也需要与我们合作。我们可以在联合的时候,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以完善我们自己。如果有国外企业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会非常愿意。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多与外资企业联合,实现强强联手的局面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开发新的市场,学习他们的完整的企业运做模式,企业的整体设计、了解展览经验及资金运做。
民营企业办展近几年看好,伴随着我们经济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的发展异常迅速,民营企业已成为出国参展的主体。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候雪玲女士介绍,在一些出国展团中民企参展比例高达80%。民营企业的参展积性很高,比例每年都在增长。目前,深圳优博、北京恒油财智等知名会展公司也正在实施国家化战略,逐步显现出民营企业活力和生命力,纵观十二五发展,民营企业将成为行业的重要主体。
上一篇:参展需要合理安排人力
下一篇:会展项目经理需具有的三种能力